2016年劳动合同法即将进行修改

导读: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,劳动合同法有问题,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最终损害了我国经济,下一步应该调整劳动合同法,体现劳资双方平衡。据劳动法库了解到的最新信息,有关部门已经悄悄启动了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工作,具体何时修,怎么修,拭目以待吧……

loujiwei

 

2月19日,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,现行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十分不足,在用工等方面都有体现,降低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性,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且越来越明显。最终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,倒霉的是劳动者。

 

 

楼继伟是在2月19日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如此表示的。楼继伟称,现行劳动合同法推行集体谈判制度是对的,对保护弱势劳动者有帮助,但是其中规定的区域和行业谈判幸亏没有推行,否则中国将陷入南欧诸国的困境。

 

 

“下一步要修改劳动合同法,把合理的地方保留。但是要把过于僵化的部分剔除,保证劳动力市场灵活性。体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平衡。”楼继伟称。

 

 

以下为演讲实录:

 

 

楼继伟:我的发言题目是关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全要素生产率,题目和我不太搭配,我就讲讲前面的。

 

 

1981-2012年,中国、美国、日本提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0%、43%和35%,我们比日本高。我们看到国际上有一些劳动生产力停滞的国家,我们认为不太行,实际上提高还是挺快的,比如说日本,日本1995-2000年,2001-2005年,从2006-2010年,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提高是30%、66%,70%,日本全要素生产率正不断提高。

 

 

我们在新常态下,全要素生产率提高。我们说劳动合同法可能是有问题的,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约束,立法和司法层面上有所体现,最终很大程度降低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,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,最终导致劳动生产率太低。

 

 

工资刚性增长脱离劳动生产率

 

 

首先是现行的用工制度脱离劳动生产率,工资刚性上涨。最近十年,特别是最近八年,工资超过劳动生产率两三个百分点,使得我们竞争力越来越不足,实际上代工制是灵活用工,不可能长期发展。法律造成的扭曲,使这方面的用工制度,使生产力极大的退出。我们老讲工资上涨,但是退的太早了。

 

 

现在企业必须签订长期合同,但从企业来讲,如果我没有订单了我就放假,有订单了再招回来。再一个新进入的劳动力数量减少造成劳动力市场下滑,对于低技能劳动力损害很大。

 

 

再一个,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意愿,企业需要支付大量的培训成本,使非技术员工成为技术员工。现在企业最需的是技术员工,而情况是,企业把员工培养好了他就走了。如果企业说,如果员工要走就要支付大量的费用,则技能工人很难招。工资增长降低劳动力市场投资的意愿。学生失学率上升,工人不愿意放弃当前收入培训,所以出来了劳动派遣工的制度。企业内部应该推行工资集体谈判。

 

 

怎么办呢?我认为下一步应该保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,再有一方面,不能说就是劳动合同法造成的,人没有落户的可能性,企业不愿意培训。如果有动力的话,应该把职业培训和企业结合起来,这样能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wNTEzMTU5OQ==&mid=402514622&idx=1&sn…

 

然而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4月22日告诉记者,如果中国的产业不成功转型,未来中国员工薪资增长放缓已是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。

 

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,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今年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.5%,低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6.7%的增速,这两年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。

 

关信平表示,过去几年中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长较快,员工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都得到提高,但这也挤压了企业利润的增长,提高了产品的价格,产品竞争力也遭到减弱,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,现在国家试图把劳动力成本控制下来。

 

“中国的薪资增长放缓并不仅影响到城镇职工,如今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多样化,很多农村人都去城市打工,或在县镇企业工作,这些人和城市经济是连在一起的,薪资的增长放缓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。”关信平说。

 

不过,关信平并不完全认同通过控制劳动力成本为企业减负的做法。“在减少社保缴费的情况下,进一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,实际上还是想走过去廉价劳动力的道路,这样确实可以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不会有明显下滑”。他认为,但也使中国停留在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,如今中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,容易缺乏一种往上走的动力,落入“中等收入陷阱”。

 

关信平指出,走“老路”还可能给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问题,现在中国要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发展,必须迈过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过程。因此,中国现阶段要去促使产业转型,应该思考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,只有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了,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。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jiemian.com/article/619802.html

标签

相关文章

苏ICP备11080979号-2

本站版权归shanghailsw所有,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,本站转载之资源,均为学习交流及普法宣传的公益目的,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,如若涉及版权,请联系站长审核后删除